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

湯素蘭:《餐桌學堂》

發(fā)布時間:2013-10-25  來源:

放大

縮小

  小時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就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一并照顧的,還有伯父的孩子——我的堂兄、堂妹們。因為住在同一個屋場,伙食攤子是分開的,但吃飯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端了飯碗擠到爺爺奶奶的桌子邊。爺爺讀過古書,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但我們這群孩子太過懵懂愚頑,吃飯的時候,爺爺常常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耐心細致地給我們講道理。

  我們的年齡參差不齊, 有的能上山干活了,有的連飯碗也不會端,筷子也拿不好,爺爺就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教我們?nèi)绾伟扬埻攵似椒€(wěn),如何把筷子捏得靈活自如。他說,吃飯是一輩子的事,吃飯的家伙(即碗和筷子)得拿好了,拿好的標準是不管別人如何碰撞推搡,手中的碗也不會打碎,夾在筷子上的菜也不會掉到地上。

  四五個小孩子擠在一起,難免鬧矛盾。一鬧起矛盾來,有的哭,有的叫,有時還會打起來。奶奶脾氣火暴,處理的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是非對錯,每人頭上賞顆“毛粒子”,再大喝一聲“都給我閉嘴!”爺爺就不同,他會趕緊伸出手來制止奶奶:“不要打!小孩子打不得,尤其不能打腦袋,會越打越蠢的!”還會勸奶奶:“你不要那么大聲喊嘛,看把他們嚇壞了,你要和風細雨一點……”接著,爺爺會跟我們說:“兄弟姐妹要和睦?!彼岩桓曜优e起來,說:“這一根筷子容易折斷,要是一把筷子,你試試看,看誰能把它折斷。所以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本烤故裁唇小捌淅麛嘟稹?,我們并不明白,但我們都知道,誰也沒有本事將一把筷子折斷。

  那時候貧窮,我們雖然不至于整日饑腸轆轆,見到好吃的食物還是常流口水。粗茶淡飯雖然頓頓有得吃,葷菜卻難得一見。鄉(xiāng)下風俗,家里來了客人,無論如何都要上個葷菜,哪怕到鄰居家里去借兩個雞蛋,也要讓桌上顯出客氣來。爺爺奶奶的餐桌小,平時我們湊在一起已經(jīng)擁擠,來了客人更是熱鬧。大家的眼睛其實都忍不住盯著桌上那幾只盛菜的碗,筷子卻只伸在菜碗靠近我們自己的這一方,不會長驅(qū)直入搗入別人的地盤,當著客人的面尤其顯得斯文和拘謹。客人都夸我們“好教養(yǎng)”,我們就一個個正襟危坐,細嚼慢咽,更顯出“教養(yǎng)”來。因為爺爺早已經(jīng)告訴我們,吃飯吃菜是有“規(guī)矩”的??腿藖砹?,好菜要讓客人吃,不管你如何餓,如何想吃,吃的時候都不要表現(xiàn)得太“牢饞”——“不要像牢里放來出的牢饞鬼一樣,一輩子沒吃過似的。”吃要有“吃相”——不管是在自己家里吃還是到別人家做客,都不要吞得太快,不要發(fā)出響聲,也不要吃得太飽,夾到很好吃的菜,不要直接塞進嘴里,而要在飯碗里放一下再吃。我們不知道為什么吃個飯有這么多的“不要”,但這些“不要”自然讓我們在吃飯時顯出克制與優(yōu)雅來。

  爺爺還要我們把碗里的飯菜吃干凈,不要把飯粒灑到桌子上,他說,灑飯粒和剩飯菜都是“作孽”,會遭雷劈的。

  那時候糧食少,米飯不夠吃,需要摻紅薯、豆子、高梁等雜糧。爺爺告訴我們,吃飯先要吃雜糧,把白米飯留到后面吃,“這就像過日子,要先苦后甜?!蹦棠淘诩依锊俪旨覄?wù),爺爺在田里土里忙碌,有時候過了吃飯時間,爺爺還沒有回,奶奶會耐心地等,一定要等到爺爺回來了才開飯。有時候?qū)嵲诘炔患傲?,奶奶會先吃剩飯或者雜糧,把新鮮飯留給爺爺吃。吃過飯后,奶奶還會把飯菜放在爐子邊上,讓飯菜一直保持溫熱。這些小細節(jié),變成教育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在我們的成長中。

(責任編輯:張禹)

作者:     責任編輯:z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