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風采

時代的瞭望者和記錄者

——記民進吉林省傳媒聯(lián)合支部主任、長春晚報社副總編李非

發(fā)布時間:2014-07-04  來源:民進吉林省委會

放大

縮小

  說起吉林省民進傳媒支部主委、長春晚報社副總編李非,熟悉她的人對她的評價就頗為矛盾,有人說她風風火火,做起事來像“男人性格”,什么棘手的事情到她手里,三下兩下就解決掉了;有人說她心思細膩,極重感情,因為這個原因,一起工作過的同事、下屬稱她是最合格的“大管家”、“好姐姐”。正是這種看似矛盾的性格,使李非和她曾經(jīng)領導的部門成為長春晚報最聚人氣、最出成績的部門。

堅守夢想 新聞戰(zhàn)線展風采

  1996年,李非進了長春晚報,成為編采合一的記者、編輯,從此與新聞結(jié)緣。從記者、編輯,到部門副主任、主任,到如今的長春晚報副總編輯,她一干就是18年,這18年中,她供職的長春晚報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無論在什么樣的情境下,她對新聞的執(zhí)著、對這份報紙的摯愛之情從未變過,并且隨著歲月的累積,與日俱增。

  有人說,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要首先是個雜家,不僅要有要有政治家的眼光,還要有活動家的周旋;不但要有士大夫的禮數(shù),還要有英雄的豪氣;不但要有文人的悲天憫人,還要有法官的冷靜理性。在李非身上,你很容易感知到這些素質(zhì),她是一個很“全面”的新聞人,采訪、撰稿、編版、組織、協(xié)調(diào)、公關,很難有事情能難倒她。

  在多年的媒體從業(yè)生涯中,遇到的難事、難題,已經(jīng)很難一一歷數(shù)了,但回想起2002年那篇后來獲得中國新聞獎的獨家采訪,她仍記憶猶新。2002年,曾經(jīng)一度震驚考古學界和新聞界的老山漢墓墓主人的頭骨被悄悄運抵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知道這個消息后,她和王曉奇、王猛兩位同事意識到這是個好新聞,時任長春晚報執(zhí)行總編的王曉奇要求,大家要排除萬難,把這條新聞做深做透,保證全國首發(fā)。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把新聞做深做透不難,但一家市級媒體,要保證全國首發(fā),這難度可想而知。當天,她就多方聯(lián)系專家,約采訪時間,當晚,她一夜無眠,查資料,普及考古知識。因為有了充分準備,采訪組的工作得到了吉大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他們沒想到,對大眾來說,相對“冷門”的考古學,面前的這位女記者居然像半個專家。采訪很順利,但作為晚報,稿件要在第二天早晨才能與讀者見面,當晚,吉大的專家打來電話,告訴她,北京的媒體得到消息,也要采訪此事,來的媒體也包括電視、廣播等媒體。為了爭取首發(fā)權,她在繁重的稿件任務之外,與吉大的專家溝通、協(xié)調(diào),最后保證了長春晚報在全國的首發(fā),在這次拼新聞、拼時間的“戰(zhàn)場”上奪得了最后的勝利,為吉林省媒體贏得了良好贊譽。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西漢美女在我市展露芳容》獲中國新聞獎、中國晚報新聞獎一等獎、東北三省晚報好新聞特等獎。

  作為一名媒體人,她不僅有敏銳的新聞“嗅覺”,還具有出色的策劃組織能力。2006年,在與《平頂山晚報》兩地聯(lián)手報道河南人在長風貌中,她積極策劃報道了《跨越2060公里 河南人在長春的幸福生活》,獲得東北三省好新聞獎;同年,青藏線開通,她組織聯(lián)系并報道了《青藏線全體驗》系列報道,在同城媒體中獲得好評;同年,她又聯(lián)系了眾多網(wǎng)站、網(wǎng)民及幾十位文化、演藝、體育界知名人士,帶領報社同事,推出了《網(wǎng)絡首次升國旗》系列報道,在國內(nèi)引起較大反響,《人民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系列稿件見報后,中共省、市委宣傳部領導也對該活動給予好評,該報道獲得東北三省好新聞一等獎。

  一個又一個的榮譽,是她工作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她不斷學習的結(jié)果。她常說:“時代瞬息萬變,幾天不看書,心里就發(fā)‘慌’?!彼谒枷肷鲜冀K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利用各種機會參加業(yè)務學習,在她看來,新聞記者要做時代的瞭望者和記錄者,必須時刻使自己站在時代前沿。

轉(zhuǎn)崗管理 工作生活贏口碑

  由于業(yè)績突出,2006年,李非被任命為副刊部主任,對于副刊的定位,她認為,副刊體現(xiàn)著一張報紙的文化品位,要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干預現(xiàn)實生活的能力,還要有閑適流暢的閱讀效果,因此,她將副刊宗旨定位為民生、服務、清新、便捷、互動,力圖打造具有新聞性和服務性的副刊版面。她提議開設的版面,均已成為長春晚報今日的品牌版面。

  以講述老長春人、老長春事、老長春的歷史傳說、民俗風情、風物遺跡等內(nèi)容,展示長春歷史文化的《老長春》版,已經(jīng)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展現(xiàn)長春文化的時空長卷,長春民俗的歷史檔案。以圖片形式反映市民生活和社會生活細節(jié)的《城市細節(jié)》版,以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生活的內(nèi)涵、有趣的局部、被人們遺忘的冰點,展示細節(jié)、關注底層百姓生活,得到了讀者的普遍褒獎;在長春建城210周年之際,她組織并推出了《城市記憶》圖片專版,此版推出后,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親自批示,盛贊該項工作做得好,并責成市委宣傳部、市地方志等相關部門配合晚報,不僅要將報道深入,更要將其出版。在讀圖時代以簡潔、生動的內(nèi)容來緩解現(xiàn)代人生活、生存壓力,思考社會生活的《漫宴》版,在全國已有相當?shù)闹龋?008年,《漫宴》版在“第四屆全國新聞報刊優(yōu)秀漫畫專版評選”中獲得銅獎;2010年,在“第五屆全國新聞報刊優(yōu)秀漫畫專版評選”中獲金獎。

  她不僅對辦版有清晰的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作為領導,她識人善任,使處于新聞“二線”的副刊部人才濟濟,而這些在采訪、寫作、音樂、繪畫等方面頗有才華的年輕人都極富個性,經(jīng)常有其他部門的主任問她:“你是怎樣把這些人聚集到一起的呢?”對此,她的回答很簡單,一是給予舞臺,二是包容個性。

  其實,她做的遠遠不止于此。在副刊部每一個記者、編輯看來,她就是“自己的姐姐”,而她也把部里的每個人當做兄弟姐妹。家在外地的記者、編輯在生活上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如租房、買房、父母生病等,她會四處幫著看房子,搜集信息,侃價,聯(lián)系醫(yī)院找大夫;女孩失戀了,她陪著聊天到深夜,想盡辦法幫其解開心結(jié),甚至有時候當起“紅娘”。

  更多的時候,她是一個“管家”,“管”著一幫不會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在報社,經(jīng)常有上夜班的工作人員,要是覺得餓了,問哪有吃的?得到的回答往往就是“去副刊找去”,她總是在辦公室準備各種面包、牛奶、餅干、方便面等零食,并定期更換,用她的話講,儲備吃的是因為媒體的工作性質(zhì),經(jīng)常有人采訪歸來或是加班趕不上飯點兒、或忘記吃飯的,可以及時補充能量。

加入民進 參政議政譜新篇

  除了工作上的出色表現(xiàn),李非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2008年,她加入吉林省民進,在2010年成立民進吉林省媒體聯(lián)合支部后任該支部主任。她無論在社情民意或提案方面,都積極參與,撰寫多篇有份量的社情民意,并被聘為民進吉林省委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在她的帶領下,她所在的民進吉林省直媒體聯(lián)合支部也被評為“2012年度民進省直工委先進支部”、“2012年度省直撰寫社情民意先進支部”。

  2009年,建國60周年之際,她組織聯(lián)系長春晚報推出“紀念建國60周年之人生細節(jié)系列新聞報道”,采訪報道了民進吉林省委會6位會員,向全社會展示了民進會員的風采。

  她與民進長春市委會聯(lián)合組織策劃的《百年人民大街特刊》歷時8個月,刊出40余期,以全新的視角詮釋“百年人民大街”在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意義,報道推出后在讀者和社會上產(chǎn)生了良好的反響,市政協(xié)對該報道結(jié)集出版。

  2010年,她組織聯(lián)系長春晚報與民進長春市委會推出了“踏查長春”系列活動。該年度,踏查了具有百年歷史的“大馬路”,并與吉林省政協(xié)、南關區(qū)政府共同在省政協(xié)主席會議室召開“社情民意座談會”。2011年度,她組織踏查了“滿鐵附屬地”歷史街區(qū),召開了兩次座談會,踏查成果由長春市政協(xié)文史委結(jié)集出版文史資料《長春滿鐵記事》。2012年,踏查了“中東鐵路附屬地”歷史街區(qū),踏查成果由長春市政協(xié)文史委結(jié)集出版文史資料《中東鐵路記事》。與此同時,由李非攜手民進組織策劃的《改革開放三十年——民間記憶》系列報道、《紀念長春解放六十周年》系列報道也得到了各方好評。

  2011年青海玉樹地震后,看到災區(qū)的報道后,她很受觸動,組織聯(lián)系長春晚報與民進吉林省委會共同發(fā)起捐衣捐物活動,共收到七八成以上較新衣物五百余件,及時發(fā)往玉樹,并跟蹤其發(fā)放情況。

  為提高長春社區(qū)的文化品位,方便居民養(yǎng)成閱讀習慣,2012年,她組織聯(lián)系全國各出版社、長春晚報、民進吉林省委會創(chuàng)建社區(qū)書屋及校園書屋,當年共建成七所社區(qū)書屋和三所校園書屋,共投入圖書近20萬元,取得極好的社會效果。

  面對成績、面對榮譽,李非總是深情地說:“新聞是我的夢想,長春晚報給了我放飛夢想的舞臺;長春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是我的根?;貓笏麄儯俏业呢熑?。”

作者:趙娟     責任編輯:張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