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xué)

薪火相傳的人

——紀(jì)念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立七十周年

發(fā)布時間:2015-12-02  來源:民進寧波大紅鷹學(xué)院支部

放大

縮小

木柴燃燒灶膛,書本燃燒靈魂,紀(jì)念民進創(chuàng)立十周年,緬懷先賢,理解前輩,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與民進的關(guān)系,最精髓的便是書。

講述馬敘倫、雷潔瓊、傅雷,朗誦鄭振鐸、葉圣陶的詩文,講說林漢達的歷史故事……回望人生,我發(fā)現(xiàn)我們是他們——這些民進前輩忠實的讀者,你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的精神食糧將滋潤著一代代后人,永遠不會過時。

現(xiàn)在,我繼續(xù)追隨著跟著馮驥才、朱永新先生們做一些搶救、保護文化的事業(yè),推動青少年讀書活動,我繼續(xù)從他們的事跡和思想里汲取力量。在我的心中,他們是這樣一些人——

拓荒者的腳步

——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的群雕

在曠野上,在歷史的道路上

在大風(fēng)攜果著冰雪滾過的

祖國的曠野上

你們,是一行逆風(fēng)躬身行走的人

守護著懷中的打火石

那心形的、灼紅的

有些沉重的心

就像柴火,在黑夜的土地上

燃燒著靈魂的火焰

在繁星下,春水融化著暴風(fēng)雪

這一行躬身跋涉的人

頭發(fā)蓬亂而蒼勁

目光如炬、靜默、隱忍地行走著

在沒有路的時代

開拓真理的大道

在那曠野上的黎明時分

真理——由心臟破殼而出的一瞬

你們蘆葦一樣

潔白的頭發(fā)

若火焰蕭蕭噴薄躍動

顫栗著思想的光華

喔,這些在曠野上行走、佇立的

合抱之木——

舉起著頎長的薪火

定格為森林的形象

這些精神的導(dǎo)師

這些靈魂的創(chuàng)造者

我們心靈的保姆

——為理想和未來洗禮的人

信仰著民主的進步

憧憬著民生的幸福

以光明為形態(tài)的額頭上

凝聚捍衛(wèi)的信念

將肌肉融鑄為紅燭

肋骨鍛打為匕首

以筆耕耘

是的,歷史將一些人命名為戰(zhàn)士與英雄

時代卻將另一些人鐫刻為巖石和道路

他們,是受難者與守護者

蘸血寫作,以盜火者的使命

忍受苦難,完成犧牲

如今犧牲的骨頭都化石為

在天的星辰

在地的舍利

人心中的魂魄

今天,就讓我們以書的翅膀

以雄鷹的姿態(tài)扶搖著到達真善美的天堂

會見你們這些比上帝還快樂的靈魂

回顧一個組織七十年的歷史

諦聽一個時代的箴言

讓肝膽與天地繼續(xù)相照

讓你們的書

如鳳凰、鴿子、雄鷹在宇宙飛翔

致意天堂的先生們

——三代人的樂讀

打從我很小的時候

就讀著你們的書

慢慢長大

打從我女兒很小的時候

就喊著圣陶爺爺、冰心奶奶

提著小桔燈

尋找《稻草人》的童話

我們一家三代

就是讀著《三寄小讀者》

學(xué)會了說話

就是讀著《傅雷家書》

懂得了什么叫爸爸

現(xiàn)在我的外孫女兒

也在一天天長大

她喝著春水

指著繁星,問我:

爺爺,天上哪一顆星是你?

我說,是啊,爺爺現(xiàn)在也快老了

快要變成一顆天上的星星了

可是,怎么到達天空?

小女孩,寫一封信吧

爺爺變成一只鴿子去送

會的,這人間的信鴿

會降落到天上的書桌

因為我們讀過他們的書頁

都會生出飛翔的羽毛、翅膀……

燈臺守:1910年的謝婉瑩

——一位民進老顧問的童心

1910年,煙臺,海港

一位海軍艦長的家中

海濤清響,夏夜的星空

飛翔著一位女孩子的童心

遠方海島的燈塔上,閃爍著溫暖的希望的燈

燈塔下,住著一位“燈臺守”——

一位在大海里看燈塔的人

偉大的、高尚的守護者

詩意的、浪漫的守護者

在風(fēng)雨飄搖里守護著一盞童心

在一個小女孩的幻想里

那守護者,舉著火把

攀登著天梯

天梯上高懸著閃爍的光明

狂飆怒吼,濃霧鎖住了歸來的路

浪花怒喊,巖石鋪就了啟航的路

一個小女孩依窗而望

望見有一盞海燈是自己親手點燃

在海天之上燃燒

那女孩默默地發(fā)誓:這一生

不是要做仰望星空的人,而是要

以海洋為師,把自己變?yōu)楹Q?/p>

以星辰為友,把自己化為星辰

——守?zé)襞_,燈臺守

只有一生守住了童心的人

才能為讀者

創(chuàng)造了大海,和天空

望春花:1931年的柯靈

——一位老民進黨員的青春

1931年,紹興,龍山

靜夜里,月光,如泉水澄明

一群少女少男青春的火花閃熠

望春花,望見春花,

若一位追求光明的少女

化為白衣的仙子

往著天涯海角飛尋

1931年,紹興,龍山

秋光里,霜花初降

一株紅樹似要燃起漫天野火

一枚紅楓叫一位少年撿起

拾起一苗火焰插在心

當(dāng)作相親的伴侶掛在窗欞

卻如春燕,追隨那少女飛走

2000年6月19日

這位斧柯不爛的詩人啊

松開了手里的鋼筆

鋼筆墜落大?;癁楹叫械奈U

身體不是化羽而去

而是化為透明的呵護火焰的玻璃

等待著光明的少女回歸

挑戰(zhàn)者:1971年的林漢達

——一位人民教育家的追求

少年的時候,我得到過一本書

《前后漢故事新編》

在那書中,我知道了蘇武牧羊的故事

草葉拌皮襖裹腹

寒雪攪羊毛充饑

躺在地穴里夢見故鄉(xiāng)

偎依在羊群里暖和身體

手執(zhí)旄節(jié)當(dāng)作牧羊的鞭子

望斷南非的大雁沒有歸期

祁連山頂?shù)陌籽┤缣K武的白發(fā)

雄鷹多少次在孤獨的靈魂里將希望啄碎

打從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

我就給他們讀《上下五千年》

講敘先生《向傳統(tǒng)教育挑戰(zhàn)》的事情

他激烈地反對僵化的模式、填鴨子教育

他不想教育繼續(xù)成為輪回在中國少年頭上的緊箍咒語

所以掃盲、研究拼音文字、編寫歷史故事

所以全力以赴推動文體的口語化

所以寫用眼睛看得懂、用耳朵聽得懂的文章

就是為了把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播給大眾

不過,歷史也真會開玩笑啊

1971年,寧夏平羅西大灘勞改農(nóng)場

走著兩個被發(fā)配到邊關(guān)的老右派:

65歲的周有光、71歲的林漢達

也是喂牛、放羊

有一天派他們看守一大片褐紅色的高粱

兩老頭坐在高高的土崗

眼望綿延起伏的秋天的山崗

林漢達抬頭仰望長空

低頭喃喃自語:怎么把“揠苗助長”改為“拔苗助長”

多少年,他思考語文大眾化的問題

如何實現(xiàn)語文的通俗化、口語化、規(guī)范化

給普通勞動者以知識、進步、啟發(fā)

太陽落到樹梢了。

他們一同走十來里山路回去

邊走邊說的,都是教育不能只把現(xiàn)成的知識傳授

更重要的是給青年以真理與智慧的啟發(fā)

晚霞染紅他們雪白的頭發(fā)

是啊,文人不能只是為了把自己

變成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奮斗

為了把自己還原成一位平民的大眾的知識人

他和他的同代人

受了多少誤解、委屈

付出了多少堅韌的勞動

思想者:2000年的馮驥才

——理解一位作家的文化行動

就像那北方的窯洞

挖去了花光木窗

就像人失去了眼睛

一個時代的文化良知豈能葬送?

就像那南方的村舍

挖去了雕刻的石窗

就像人被掏空了肺腑

一個民族文化豈能失去靈魂?

多虧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還有有像馮驥才

這樣一批知識分子的吶喊、呼救

發(fā)出痛徹心扉的責(zé)問

才搶救下了一些珍貴的文化火種

就像泥石流滾滾而來

就要淹沒完絕美的民間藝術(shù)

眼看文化復(fù)興的希望

就要在洶涌泛濫的商潮里葬送

卻有一個人卻大喊著跳將進去

搶救正在窒息的傳承

也真是應(yīng)了一句俗話

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

他就真的以中國的脊梁

思想的頭顱頂了上去

喝令挖掘機的毒蛇收斂貪婪的舌頭

在倒塌的廢墟里撿拾幸存的遺珍

這是孤獨的行者、彷徨的吶喊著

從罪惡的毀壞者、掠奪者那里

搶救美、拯救民間藝術(shù)與人性

我不知道該是悲哀還是慶幸

如果沒有他和他的追隨者

那些精美絕倫的年畫、剪紙、皮影……

將往何處再去覓尋?

那些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人

誰來溫暖他們的精神

如果這些聲嘶力竭的呼告

他們能多聽一點、多盡一點責(zé)任

是否今天我們的大地上,

文化的根脈就不會斷層?

我知道這樣的假設(shè)大多無用

因為瘋狂的拆遷依然繼續(xù)進行

我們只有依然依靠人民自己

來做最后的挽救

那怕多么無用

依然嘔心瀝血

依然用自己堅強的生命搶救母親的藝術(shù)

捍衛(wèi)精神家園的安穩(wěn)

當(dāng)荒謬變?yōu)楣坏暮侠?/p>

一切都成為義不容辭的戰(zhàn)斗

不斷地搶救、復(fù)蘇,培育、滋潤

捍衛(wèi)精神的堤壩,不讓垮塌

保護思想的巖石,不被瓦解

抗拒墮落、虛無、盲目

張揚著高貴的靈魂

堅守思想、品格、信仰、原則、精神

不斷地、盡一切機會和精力勸告、建議……

這似乎已經(jīng)是最后的決戰(zhàn)

但絕對不能是最后的收復(fù)

也許,我們視死如歸地在田野上犧牲了

但是民間的沃土上思想的種子

依然會綻放花朵般美好的靈魂

就像土地背叛了天空

只有收獲干涸

就像天空背叛了土地

淚水也沒有地方灑落

如果知識分子蔑視人民的藝術(shù)

他的思想注定不會在人類的沃土上發(fā)芽生根

就是這一個理由:

為了捍衛(wèi)普通百姓創(chuàng)造的權(quán)利

也不能停止文化人正義的思想與行動

就如血脈不可斷流

凡是為真善美而戰(zhàn)斗勞作的事業(yè)

在人類的歷史上從來都是這么艱難

也從來都這樣偉大、悲壯

尊嚴而崇高、正義而進步

我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是否深厚

追隨者的呼應(yīng)從來都不多余

力量,正在聚集

我和我的隊伍隨時都在聽命

作者:李建榮     責(zé)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