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

蒼茫時刻

發(fā)布時間:2017-10-23  來源:《民主》

放大

縮小

  盡管人在醫(yī)院,一則則動人的故事,還是從四面八方傳到我的耳中,激起了我采訪的熱情。從陜西的新聞官禹劍峰先生處,知道了草根青年畫家王維果,長期深入大秦嶺山中的長青華陽自然保護區(qū),與山風為伴,與山泉為鄰,摹寫并創(chuàng)作了一幅幅美術佳作,他融入大自然,將藝術追求與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結(jié)合,不遺余力地向各界宣傳、推介這顆秦嶺山中的明珠,令人不禁想起杰出的藝術大師吳冠中之于湘西張家界。專欄作家與攝影家王礦林,也將一份份感動,不時地送至我病房的窗前:這里,有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閱兵,第二炮兵徒步方隊副隊長、總指揮梁軍中校的故事;有西安醫(yī)學院黨委書記葉孟理教授,以美學熏染醫(yī)學校園,以攝影陶冶醫(yī)學學生藝術情懷的圖景……

  一位位令人感動的人物、一樁樁催人淚下的事情,已無法讓我安心躺在病床上了。于是,我剃光頭發(fā),戴上發(fā)套,開始去進行面對面的采訪。這個過程,是一種痛苦中的拼命掙扎,至今回憶,仍令我不堪。是許許多多的親人和朋友,給了我保持歡樂的源泉,和努力抗爭的力量;采訪后寫就的篇篇作品,也貫注著他們的關切與心血,在出版那部文集、整理那些文章時,那一通通與病床上的我進行討論的電話,一幀幀溝通思緒的來往信件,仍宛在耳邊、眼前……

  人的一生中,或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時刻,你站在通往彼岸世界的邊上,四周蒼茫無際、混沌迷離。當感召的光照耀,溫暖的力給予,方可使你有所皈依。這光與力,來自于親情、友情,以及所追求的那份事業(yè)的支撐。

  10年前,剛來到這家報社時,心中也是一片迷茫與悲涼。當時報社的經(jīng)營與采編狀況都不是十分好,員工人均月工資只有數(shù)百元。那個時候,我許多曾經(jīng)的同窗、同事,大都功成意滿,已是“閑庭坐看花開花落”了;而自己半生蹉跎,流年逝水,卻還要“重打鑼鼓另開張”。

  當時的我,真正是埋下了頭來,拋卻了所有功名利祿,一切都不去想,只認準了兩個字:珍惜。珍惜自己尚可把握的人生年華,珍惜領導、親人、朋友對自己的信任、依賴、友情,珍惜別人對自己的托付,即使當所有人都并未十分看重這份托付時。

  當時,沉甸甸壓在心上的,就是由這種珍惜而衍生出的責任與擔當;心靈要為此而承載一諾千金的份量。

  那時,我常把這則小段子講給報社員工聽:鷹,雖然長著有力的翅膀與雙爪,有著鋒利而尖硬的喙。然而,要讓它在叢林中、平原上,同獵豹、獅子、老虎一同奔馳、角逐,那并非鷹的所長。但是,鷹的領域在長空。在或湛藍如洗、或風雨交加的長空之中,鷹,卻可以展翅翱翔,劃出閃電般的英姿。

  相比起報業(yè)的龍頭老大或是叱咤報界江湖的那些報刊,我們文化藝術類專業(yè)報雖小,但我們可以以鷹自勉,從而在我們獨特的領域中,展翅飛翔。

  面對報業(yè)市場中同質(zhì)化、同類化日益嚴重的趨向,我在報社中提出了“在都市報、大報夾縫中生存與擴展”的口號,并身體力行。于是,也便有了獨特的視角與一篇篇富有深度的報道。

  斯拉沃熱·齊澤克在其哲學著述中曾經(jīng)說道:在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兩次死亡。一次是生理性死亡,一次是符號性死亡。第一種是自然死亡,它是創(chuàng)生與腐爛的自然循環(huán)的一部分,是自然連續(xù)轉(zhuǎn)換的必然結(jié)果;第二種是循環(huán)自身的毀滅和根除,是生命的絕對死亡,即生命符號意義的消失。

  當你站在人生蒼茫的邊上,上述這段話的啟示在于,人的真正死亡并不是自然生命的死亡,而是生命價值的泯滅。

  自知者明。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日常的操勞,是多么不足稱道;自己平日里的孜孜追求,是何等些微渺小。然而,正是這份微小與不足道的追求與操勞,成為了自己生命之樹堅韌不拔蓬勃伸展的根基。

 ?。ㄗ髡呦店兾魇≌f(xié)委員、陜西民進出版?zhèn)髅轿瘑T會副主任)

?

作者:陳若星     責任編輯: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