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我的生命”
——民進會員林為林的藝術(shù)人生
【人物簡介】林為林,民進會員,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昆劇表演藝術(shù)家,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昆曲項目傳承人,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
現(xiàn)任浙江省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會長。兩次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獲首屆“文華表演獎”“白玉蘭”主角獎等多項榮譽。
在浙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戲曲表演班見到林為林時,他正利用休息時間為浙江昆劇團“代字輩”的三位小武生親授課業(yè),指導(dǎo)排練折子戲《林沖夜奔》。接受采訪時林為林欣慰地說:“他們都是我跑了很多路親自去招來的,按昆行的輩分論都是我的孫子輩,所以心里一直很牽掛,有空就來看看他們,幫他們排排戲。學戲三年多,排練了兩三個月,孩子們的表演已經(jīng)很有些樣子了。”
“小林沖”們的唱腔猶帶著變聲期特有的嘶啞,表演卻頗有章法,將林沖含冤負屈、英雄落魄的悲涼與激憤描摹得惟妙惟肖。一招一式間,他們的身影仿佛與四十年前初出茅廬的林為林重合在了一起……
1贏得“江南一條腿”的美譽
《林沖夜奔》對林為林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1979年,進入浙江昆劇團學員班的第二年,林為林跟他的啟蒙老師、著名女武生張正堃學的第一出戲就是《林沖夜奔》。江南昆曲多為“三小戲”(小生、小旦、小花臉),林為林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武生行。究其原因,他說:“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受樣板戲影響很深,耳濡目染之下,我從小就崇拜英雄。進了劇團又想當英雄,就只好選武生這一行了?!?/p>
寥寥數(shù)語的背后是長年累月的汗水、辛勞和傷痛。夏天酷暑難耐,僅有的幾間練功房都被別的行當“瓜分殆盡”,林為林就戴著斗笠,穿著厚呢衣服,烈日炎炎之下跟老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學。細細摳了一年半,才把整出《林沖夜奔》學下來。張正堃告訴林為林,學武生首先要練好基本功,腿是最重要的;唱武戲沒有腿,就像唱文戲沒有嗓子一樣。
林為林始終牢記老師的教誨,條件苦,他練得更苦:沙袋壓膝、懸空吊腿,甚至刷牙洗臉、吃飯睡覺,他都不忘把腿擱著,把自己繃得緊緊的。為了練就過硬的功夫,學習高難度的技巧,傷筋動骨如同家常便飯??稍诹譃榱挚磥恚@些都不算什么,因為每一個行當都有特定的基本功,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wù)的,要實現(xiàn)動作、聲音與情韻的交融。昆曲傳統(tǒng)武戲的魅力就在于“戲必有技”,武生演員缺乏武功技巧和絕活,就不能準確地映襯人物性格和情緒,表演就沒有藝術(shù)性,所以必須持之以恒地加以修煉。
林為林扮相英武,氣度恢宏,功底扎實,臺風穩(wěn)健,腿功尤為叫絕,漸漸有了“浙江一條腿”的美譽,也成了浙昆“秀字輩”的領(lǐng)軍人物。1986年,年僅21歲的林為林憑借《界牌關(guān)》摘得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是當時最年輕的“梅花獎”得主。在北京演出時,他飾演的羅通被敵軍將領(lǐng)戳腹挑腸,仍拼命將腸盤繞在腰腹間與之死戰(zhàn),其雄渾壯烈顛覆了人們對于昆曲細膩溫婉的傳統(tǒng)認知,短短40分鐘的表演贏得了現(xiàn)場所有專家前輩的認可,更收獲了觀眾26次雷鳴般的掌聲與喝彩。林為林在戲曲界的名聲越來越響,經(jīng)常參加全國性的文藝比賽、文化交流和藝術(shù)匯演,還遠赴海外演出,“浙江一條腿”便升級成了“江南一條腿”。
“昆曲藝術(shù)博大精深,包含了文學、美學、音樂等藝術(shù)之美。‘江南一條腿’只是別人贈予的雅號,要把戲演好光靠‘一條腿’是遠遠不夠的,武生更需要文武兼修,才能獲得精致化的舞臺呈現(xiàn)。”林為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