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

任海峰:一百分的獲得感

發(fā)布時間:2018-11-02  來源:民進陜西省委會

放大

縮小

  九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回長安灤鎮(zhèn)的家,第一次坐上了開通沒幾天的333路公交,從起點站公交五公司直接到村口,中間不用換乘,而且是新能源空調(diào)車,自動報站,每站必停,刷卡只需要一元,和市里的公交完全一樣。內(nèi)心忍不住贊嘆,真太方便了!

  在此之前,十年來回家基本乘坐的是往返于長安區(qū)和市里的幾條郊縣公交,票價高,設備差,冬冷夏熱,服務也跟不上節(jié)拍,無論是在車上,還是網(wǎng)上,抱怨的聲音一直不絕如縷。百姓們都盼著早日能坐上像市里一樣的公交車,真正享受到“縣”升為“區(qū)”的好處,成為真正的城里人。

  變化從今年春節(jié)后開始加速。先是開通了兩條在長安區(qū)內(nèi)運行的“高?!惫粚>€,新學期前又增加了這條直接到市內(nèi)的公交線。從此,進城只需一塊錢,這便利,媽連連念叨沒想到。

  媽說的“沒想到”我很能理解。

  回到三十年前,那時我七八歲,除了西灃路的名字還和現(xiàn)在一樣,出行記憶完全是另一幅的模樣。

  那時,村外的這條路還是柏油路,而且鋪的薄厚不均,三伏天里穿著拖鞋走在路邊,時不時會把鞋子粘住,好像踩在一大塊碩大無比的黑色口香糖上。雖然是國道,路并不寬,相當于現(xiàn)在的雙向兩車道,遇到會車,行人都快要躲到道沿上,路中間好像也沒有分道線,連現(xiàn)在縣級道路的標準都不夠。好在那時有車無“流”,倒也可以接受。路兩邊的行道樹是楸樹,葉子有點像泡桐,十分茂盛,樹冠幾乎達到覆蓋路寬的程度,個個超過成年人合抱粗,據(jù)說是修建這條路時栽下的,每年都會吊著像筷子一樣修長的種子,村民們說那像“吊死鬼”。放到現(xiàn)在,應該算是一道風景了。路燈當然是沒有的,所以每到晚上就十分恐怖,除了偶爾來往的車燈,就剩下老天漆黑的臉色。

  在這條路上跑的班車基本是中巴車,公私合營的性質(zhì),私人的車,向運管部門管理交管理費,多拉快跑是運行法則。記憶里,所有的車衛(wèi)生情況都不好,油膩的座位,隨手丟棄的煙頭,很少清掃的塵土,油漆斑駁的外觀,發(fā)動機的聲音聽起來像破鑼,半路拋錨的情況沒少發(fā)生。村民們?nèi)ナ欣锘蚩h城,基本就坐這樣的車。那時沒有公交站牌,班車招手就停,所以也被稱為“招手?!?。在超載檢查不嚴的時候,司機和售票員總是盡可能往車里多塞人,車里人多了,往往一路“怨聲載道”。有時不幸碰到臨時檢查,就遠遠的把一部分乘客放下來,車子開過檢查站,再放下一些乘客,掉頭接上第一次放下的人,過檢查站,又把第二次放下的乘客拉上……總之,為了多賺錢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

  為了搶時間,售票員最常說的話就是“趕緊上”“趕緊下”,快字當頭,出事就是遲早的事。確實出過事。那年,一趟班車從市里返程,可能路上堵車誤了點,為了趕上客運公司排的時間表,開的就比較快。當?shù)搅藶栍诟浇闹蛋帱c,司機在近乎路中間的地方踩下剎車的同時打開車門,車還沒停穩(wěn)女售票員就沖向路邊的值班房,根本顧不上左右看看,這時后面一輛小車從外側高速超車直接撞了上來……這女的和我同村,長我三四歲,她妹是我小學同班同學,車禍發(fā)生時她結婚也就一兩年,和老公一起跑客運,她賣票,老公當司機……之后的很多年里,我只要在村里碰見這家的人,就會想起那再也回不了娘家的姑娘。

  大概在我上高中的第二年,村外的這條路開始翻修。那時激增的車輛已經(jīng)讓這條并不寬闊的馬路難以承受,周末和節(jié)假日開始出現(xiàn)電視里才有的堵車景象。而且大小車禍頻發(fā),隔些日子就能聽到本村或鄰村誰家的誰出車禍的信,真到了不修實在不行的地步。

  這次是徹底重新修筑。路兩邊長了幾十年的行道樹全部被伐倒,主干被木材廠的車拉走,枝干被周邊的村民砍下拉回家當柴燒,那風卷殘云的砍柴場景像一場皆大歡喜的狂歡。然后是長達一年多時間的修建,我第一次見識了各類大型工程機械的威力,長輩們則不斷和記憶里當年初次修這條路時人山人海的壯觀景象對比,感慨以后出力氣都難找到地方了。

  新世紀的前夜,1999年,雙向四車道煥然一新的西灃路交付使用。不僅變得更寬,而且機動車和非機動被綠化帶隔離,兩邊還豎起了路燈,更加安全。高中最后一年,在縣城上學的我騎著自行車,多次往返在這條路上,感覺十分暢快。不少在市里打工的村民,也騎著自行車早出晚歸,就因為路燈讓人更放心。

  然而誰也沒想到車流量的增速會那么快,好像路剛修好沒幾天多出來的車就迅速占滿了拓寬后的空間。且不說城里人的車,2000年后村子里經(jīng)常莫名的響起鞭炮聲,開始鄰居還互相打聽是不是誰家有啥事,因為多年來除了春節(jié)外只要鞭炮聲響起不是紅事就是白事,當不斷聽到是這家或那家新買了輛車的消息后,漸漸也就不當回事了。也就幾年工夫,村里好幾條街道都快被私家車填滿,閑聊的時候村民們對汽車品牌也熟悉的已經(jīng)像方便面一樣,汽車時代就這樣敲鑼打鼓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車和路的矛盾很快就緊張起來。大概在2008年的時候,這條路迎來了重修后的翻修拓寬,再次從四車道變?yōu)榱嚨溃∠G化隔離帶,換為預制的隔離樁,通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算起來,從初次修建到二次翻建,中間隔了有四十年,從翻建再到拓寬,則僅隔了八年,改革和發(fā)展就以這樣大手筆的方式改變著生活!而伴隨著這次提升改造的完成,運行多年的私人中巴車終于被劃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定時定點的區(qū)縣公交,村口第一次豎起了公交站牌,車輛統(tǒng)一更換為適合鄉(xiāng)村路況的以燃氣為動力的大巴。雖然比不上市內(nèi)的刷卡公交,但對村民們來講這可是一大跨越,畢竟社會越來越規(guī)范,生活越來越文明??吹靡姷倪M步才是真進步!自公交正式運營后,上下班往返于村里和城里成為很多村民的新選擇,且不說省去了租房等成本,更重要的是早出晚歸的節(jié)奏成全了中國人團團圓圓過日子的夢,特別是“留守”這個字眼背后的深層次問題都被化解??梢哉f出行便利帶來的好處遠超交通本身。

  日月流轉(zhuǎn),時間的指針轉(zhuǎn)眼就到了2018年。十年里,村口的公交站牌上標識的公交線路從當初的兩三條,增加到六條。兩年前開始重新鋪設路面,高標準改造了公交站臺,道路兩邊的原來單一的綠化帶提升為自行車可以穿越其間的帶景觀,路上跑的部分班車也換上了環(huán)保的純電動空調(diào)巴士,運行時間更是延遲到晚上十點。更難以想象的是票價不升反降到了只需一塊錢的水平,僅是以前的四分之一,在享受了幾十年收入增長消費提升的滿足后,這一百分的實惠讓百姓們再次品嘗到了改革成果的甜蜜,無怪和街坊們一起等車,聊起來都說現(xiàn)在的社會真是越來越好。

  是啊,社會越來越好,路越走越舒坦,百姓為幸福生活奮斗的勁頭也會更足,這一百分的獲得感一定會轉(zhuǎn)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讓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誕生一個又一個奇跡。

作者:任海峰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