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滿載“榮譽與責任”的思想
讀《論語》,我不止一次掩卷深思,該書影響既深且廣,那么深層的原因在哪里、是什么?我想到《論語》最后一章孔子的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薄墩撜Z》形散而神不散,《論語》的篇章之間可能都有內在的邏輯關聯(lián),而在《論語》的末篇末章之中,則透顯了該書的神韻所在。
所謂君子,指有教養(yǎng)的人。在《論語》中,君子的本義更指能以明德引領風尚的人,所以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墩撜Z》全書的首章與末章都談到“君子”,《論語》全書1萬多字,“君子”一詞竟出現(xiàn)107次,可以說頻率極高。辜鴻銘先生說得好,他認為孔子的全部哲學體系和道德教誨可以歸納為一句,即君子之道。有了君子、大人等具有優(yōu)秀品質與大格局的人來引領,世界才會越來越好。
君子之為君子,在于他有德有位、德位相配。因為責任大,所以要求高;既然是尊貴的人,就應該是高尚的人。這就是人的榮譽感與責任意識。榮譽感來自責任與擔當,來自負責任、能擔當。君子的榜樣力量使人們“見賢思齊”,讓人看到君子、大丈夫的風范,看到更高貴、更強健的生命,這讓人自我反省、自我砥礪。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者、弘揚者應將榮譽與責任體現(xiàn)在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上,以責任潤澤榮譽,讓榮譽生發(fā)責任。
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這是君子的基本素養(yǎng)。清朝末年,時任日本教育部長的菊池男爵請辜鴻銘先生翻譯《春秋》中“名分大義”,辜鴻銘譯為“榮譽和責任的重要原則”。他認為,《春秋》之所以取名于此,源于此書的主旨是給出決定民族興起和衰落的道德原因,即榮譽與責任。這是中國國家觀念的基礎,是中華文明存在的基礎。
《論語》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鬃雍苌傺岳?,因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要張揚人的社會性價值,命與仁就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鬃铀芭c”之命、君子應“知”之命,首先就是天命??鬃诱f自己“五十而知天命”,說君子“畏天命”,這個“天命”首先是指自己的身份認同,也就是人之生命存在第一問的“我是誰”。在此基礎上,隨之而來的應該就是使命,就是人的責任擔當,即“我怎么做”。一個人只有明晰社會角色,認同社會身份,才能主動擔當,承應并有效踐行自己的道德使命。
值得深思的是孔子對于“命”與“天命”特別重視。命源于天,認識天命就要理解和效法天道,孔子知天命,就是了解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即認識問題深刻,了解社會、人生的基本規(guī)則?!疤斓馈笔强陀^范疇,而“天命”則屬于天人關系。儒學以先王之道“濡其身”,先王則是效法天道的典范?!兑捉洝氛f“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是法天道的價值?!墩撜Z》說“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是法天道的榜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重禮,“禮也者,理也”,禮之有理,在于它“合于天時,設于地財,順于鬼神,合于人心”,在于它“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
孔子的思想是對他以前數(shù)千年文化的積淀,孔子身上所承載的是中華文化的大智慧。在孔子之前,中華賢哲就從天人關系出發(fā)思考問題。他們所思考的第一層問題是“天”與“天下”的關系,把人類錨定在天地之間,中國文化由此具備了“大中至正”的前提。所謂君子“貴乎天道”,就是重視“天道”與“天理”,認識到“賢者識其大”,要“先立乎其大”。中國文化最初形成就站在了人類文明的頂峰,追求“道術”、理解和認識“方術”,以求不離大道。老子在“道之體”的意義上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孔子在“道之用”的意義上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我們應主動走近圣哲,學習經典。經典是圣賢智慧的結晶,是現(xiàn)實生活的沉淀,又反過來指導社會與人生。“天道”“大道”是經典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津梁。人之所謂“生而知之”,無非是能自覺以天理識人事。知天命,潤澤榮譽感;知使命,生發(fā)責任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敝腥A民族有獨特的精神創(chuàng)造和思想貢獻,我們期待滿載“榮譽與責任”的思想成為民族之學、國家之教,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人們往上提升、向善行進,培養(yǎng)承載中國氣質、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新時代奮斗者。
?。ㄗ髡呦得襁M會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山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