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在山里喝茶
我和茶友經(jīng)常相聚在江蘇茅山喝茶。借著道教名山的仙氣,從溫杯、凈器、再投茶葉到出茶湯、喝茶,我們都滿懷虔誠。屋內(nèi)古色古香,室外漫山披綠,蓋碗中的茶葉干細而瘦長,在滾沸的山泉水中緩緩潤澤,仿佛瞬間有了道性,泡過的葉片變得肥大潤澤,茶湯清亮亮的,如一條小溪,在喉頭和心間流淌,柔軟而清澈。
這些香氣四溢的茶都是我去云南西雙版納尋來的。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風光旖旎,密布于森林之中的古茶樹大部分年頭久遠,是最早茶馬古道的源頭。每年春上,我都會跟著西雙版納的哈尼族茶農(nóng)上樹采茶。哈尼族人喝茶并不講究,他們的茶樹大多是祖上傳下來的,茶樹林間還栽種楊梅。初夏時節(jié)去茶山,一壺茶配一盤楊梅;到了冬天則圍爐烤茶,這就是哈尼族人的待客之道。
在西雙版納,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采茶。但在我們江南,采茶也就春秋兩季。這其中,春茶為上。唐代茶文化奠基人、被譽為“茶圣”的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就有關(guān)于采茶時間的記述:“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陸羽還說:“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所以,只要天氣好,采茶這項活計要一直延續(xù)到立夏。因為過了立夏,葉芽有效成分和持嫩性變低,會明顯影響制茶的效果。
由于地域的關(guān)系,丘陵地帶的茅山更適合生長和制作綠茶。說起來,采茶、制茶、品茶,似乎都是些閑事,與當下的生活沒多大關(guān)系,然而,對于卜居深山僻野的茶人和愛茶者來說,這些卻是他們獨擁的清歡和豐厚的精神。茶人都知道,茶喝九個字,“天地人,茶水器,氣韻意?!敝袊牟枞~,原生品種至少有600多種,茶與道更是自古就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有著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道士喝茶很講究,哪怕外出云游掛單,道士也會隨身帶著茶葉與茶具,走到哪里都要擺一擺茶道。
馬玨在《長思仙·茶》詩中云:“一槍茶,二旗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為作差?!彼J為茶就是清心的,是修道之人追求的精神生活。更早的時候,陶弘景在《雜錄》中也說過,“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 大意是指茶與得道成仙的觀念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那丹丘子,是直接給樵夫指點佳茗的仙人,可見道家對茶這種自然之物的深刻認識。
有言道:“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辈栊园l(fā)于水,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品茶對水的要求是高的。 這天,周末又逢小雨,閨蜜和我置身幽然靜謐的山中,任杯杯盞盞的茶牽著自己在天地間神游。古人曾將“松聲、澗聲、禽聲、蟲聲、鶴聲、琴聲、棋聲、雨滴階聲、雪灑窗聲、煎茶聲”列為最清音。我想,茶人飲茶到一定程度時,則一片寂然,卻仿如天籟,寂然中自有生趣,所以才會有百千萬種聲音入茶來。
此刻,夜色已深,山風將枯藤老樹吹打得“叭叭”直響,不時有雨聲滴落下來。兩個品茶的人毫無睡意,已經(jīng)從熟普碎銀子、生普毛茶喝到了陳化十年的老茶。茶具也從陶瓷、紫砂到建盞。在青黑的盞中,我們品出了不一樣茶湯的滋味,綿綿醇厚之中有著絲絲回甘,就好像看到了云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里,一縷陽光從繚繞的云霧之間穿透的畫面。沒想到,在山里喝茶,盡管屋外山風一陣緊似一陣,似狼嚎虎嘯,但屋內(nèi)的茶卻生出“此生逍遙天休問,古來萬事東流水”的無為意境。
在山里,把腳步放慢,身子放輕松;在茶中,將心騰空,領(lǐng)悟生活的真諦,更好地悅納自己,微笑著接納他人。以茶道之法門實現(xiàn)人生的修行,不正是悟道嗎?
?。ㄗ髡呦得襁M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