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環(huán)境 保證“代表委員不沉默失語”
人民日報3月2日發(fā)布微評:“代表委員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代表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如果只知道熱烈鼓掌、點頭稱是,人民民主如何體現?質詢政府,請動真格;會場討論,何懼觀點交鋒?代表委員當銘記: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你認真,民主才能運轉起來!”
對此,崔永元回復:“說得很中聽。我們敢發(fā)言你敢發(fā)布嗎?”而人民日報也隨即回應:“呦,先把這條發(fā)布?!?/p>
“代表委員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人民日報的這一微評,不僅“很中聽”,也“很中肯”,完全符合代表委員“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和“參政議政、民主監(jiān)督”的根本法定職責職能。這正像全國政協(xié)委員朱永新此前曾指出的,“我國城鄉(xiāng)約每67萬人分配1名代表名額,你不稱職就意味著67萬人缺席,你的失語就意味著67萬人沉默”。而在現實中,無疑確實存在一些“代表委員沉默失語”現象,或是“只知道熱烈鼓掌、點頭稱是”,或是“不敢講心里話,只能選擇一些過得去的話”。
因此,強調“代表委員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不僅“很中聽”,也很有現實針對性。但與此同時,恐怕也得承認,崔永元的“敢發(fā)言你敢發(fā)布嗎”擔心,同樣也很有現實針對性。這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代表委員之所以往往“沉默”、“只知道熱烈鼓掌、點頭稱是”,并不完全只是一個“敢不敢發(fā)言”問題,同時實際上也還有一個“發(fā)言能不能認真對待”的問題。比如,一些直率的常常顯得有些“不太中聽”甚至是“尖銳、逆耳”的發(fā)言,能否真正按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要求得到認真的傾聽、充分的包容,有效避免“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的尷尬局面?再如,一些發(fā)言是否可能因為涉及“敏感”問題,而成為某種言說禁區(qū),難以被暢所欲言地表達?
這意味著,要想確保“代表委員不沉默失語”,一方面不僅要呼吁鼓勵代表委員“敢說、愿說”,另一方面同時也要為這種暢所欲言的“敢說愿說”創(chuàng)造寬松良好的外在言說條件和環(huán)境,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和監(jiān)督政府”。比如,不僅為言說者創(chuàng)造一種真正“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讓人說話”的自由言說條件,而且也為傾聽者創(chuàng)造一種真正“容得下尖銳批評”的坦誠聽話環(huán)境,確保不僅“不說白不說”而且“說了也不白說”。這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的,“講真話,前提是要聽真話,聽真話是一種智慧”,“人們只有在那些愿意聽真話、能夠聽真話的人面前,才敢于講真話,愿意講真話,樂于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