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社會服務工作主題年  >  榜樣楷模  >  先進個人

讓音樂相伴孩子成長

發(fā)布時間:2015-05-29  來源:

放大

縮小

付麗明在雙陽杏樹小學上課

  付麗明,南關區(qū)第七屆政協(xié)委員,吉林省青年音樂家協(xié)會音樂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2012至2013年度民進吉林省委優(yōu)秀會員。

  時光回溯到2013年秋,在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廳舉辦的重陽節(jié)聯(lián)歡會上,有一群身著整齊校服的小學生演出了精彩的合唱與樂器合奏節(jié)目,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有誰能想到,奉獻了精彩節(jié)目的孩子來自偏遠農(nóng)村——德惠市菜園子鎮(zhèn)白魚村。而且就在這不久前,他們對音樂近乎一無所知,在他們演奏的每一個音符里,都凝結著支教老師付麗明的心血。

  一次心動——讓音樂連接你我

  付麗明是長春市103中學的優(yōu)秀音樂教師,作為學校的業(yè)務骨干,她生動活潑的教育方法獲得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為她獲得了很多榮譽,長春市骨干教師、長春市教學新秀、長春市科研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部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榮獲吉林省校本課開發(fā)拔尖人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付麗明感覺到城里的孩子教學條件好,家長也重視孩子音樂方面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都能掌握一項音樂技能;而在農(nóng)村,因為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和師資力量的有限,音樂教學幾乎是空白?!拔覀冇X得鄉(xiāng)村孩子們的音樂夢想難以實現(xiàn),特別是對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來說,更是一個極大的遺憾”。為鄉(xiāng)村孩子們上音樂課、開展義務支教的想法在心中油然而生。

  2009年春,開始到鄉(xiāng)村學校進行走訪考察,“村小的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嚴重,很多學校沒有專職的音樂老師,既使有音樂老師也多是‘半路出家’的,只是把音樂課當成了唱歌課來上,對音樂知識的傳授十分有限,器樂進課堂的更是寥寥無幾,很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興趣”。付麗明說。他們把了解到的情況和開展支教活動的想法向省青年音樂家協(xié)會作了匯報,得到了音協(xié)的贊同和支持,決定由音協(xié)發(fā)起“音樂教育志愿者援助貧困學校公益行動”,組織協(xié)會成員以及音樂教育工作者到鄉(xiāng)村開展支教活動。就這樣付麗明和其他幾名志同道合的音樂教師組成了第一支義務支教團隊。

付麗明在白魚村小學上口風琴課

  六年的堅持——風雨無阻支教路

  2010年4月幾位老師前往南關區(qū)紅旗小學,正式開啟了義務支教的征程。紅旗小學坐落在幸福鄉(xiāng)紅嘴子村,距市區(qū)較遠,當時道路坑洼不平,一路顛簸,他們轉了兩次公交車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終于到了目的地。

  幾名老師的到來,點亮了鄉(xiāng)村孩子的音樂夢想。

  經(jīng)過商定,紅旗小學將各班每周五下午的課程統(tǒng)一調整為音樂課。付麗明等老師每人承擔一個班級的音樂教學,為孩子們講授音樂知識,教唱歌曲、輔導豎笛和口風琴的演奏。

  “村小的學生沒有音樂基礎,剛開始上課時同學們連一首完整的歌曲都唱不下來,還經(jīng)?!苷{’”。付老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識譜、學視唱、學唱歌教起,像教幼兒學發(fā)音一樣,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教,一句一句的視唱、范唱歌曲,有唱不準單音的學生,他們就一對一進行輔導??吹胶⒆觽兠恳粋€細微的進步都讓付麗明感到無比的欣慰。在學校階段匯報演出中他們合唱的歌曲《小白船》和《愛心滿天》得到了領導老師和家長們的認可及一致好評。

  每周五的音樂課,是孩子們最喜歡、最盼望的。當時付麗明的女兒臨近中考,愛人工作忙,她每周還要承擔自己所在學校的17節(jié)音樂課教學任務,家里和單位的負擔都很繁重。一次,付麗明患了重感冒,本想在家休息的她一想到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熱情,她提前打完吊針、帶上退燒藥,堅持來到學校。付麗明說:“當我走進教室,看到正在等我上課的學生,看到孩子們渴求的眼神,我就覺得一切的堅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p>

  自2011年開始,付麗明等人先后來到綠園四間小學、馬家小學、南關富裕小學支教。這幾所小學校都處于城鄉(xiāng)結合地,以農(nóng)村孩子和農(nóng)民工子女為主。義務支教的老師到來,使寂靜的校園里有了動聽嘹亮的歌聲。德惠市菜園子鎮(zhèn)白魚村小學是義務支教的第五站。2012年9月開始,付麗明等5位教師又承擔起白魚村小學的學生音樂、器樂教學。這次支教的路途與前幾所支教學校相比要遠得多,出城后要走一個多小時的高速公路到德惠菜園子鎮(zhèn),再走7公里的砂土路才能到達學校。每日早出晚歸,一路跋涉,他們每次上完課后都是很晚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但為了鄉(xiāng)村的學生能夠得到音樂教育,為了孩子們的音樂夢想,他們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風雨無阻、堅持不懈。正因為如此,她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把自家種的海棠果和小柿子洗好送到她面前說:“老師這是我們家種的,您嘗嘗吧”。孩子們的天真純補和真誠令她欣慰和感動。由于她的堅持,孩子們的努力,在音樂的道路上也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2014年4月,他們又來到了雙陽杏樹小學義務支教,站在農(nóng)村教室講臺,看到講臺下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作為支教教師的她,暗下決心要更加用心教誨……

  愛心傳遞——她奉獻不只是音樂

  到村小義務支教,不但沒有任何收入,他們還要自掏腰包支付各種費用。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付麗明總是熱心地伸出援手,為學生們購買文具學習用品,為學生們捐贈衣物……在她的心里,自己的付出能換來村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進步,就是最大的回報!她在默默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人民教師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體現(xiàn)了民主黨派成員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情懷。

  在白魚村小學支教期間,付麗明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腳上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棉鞋,在外面沾上雪進屋后就會化得濕透,加之有的學生身上穿著舊的棉衣,已經(jīng)不太保暖了,有的學生凍得直打哆嗦,只好到爐子跟前取暖??丛谘劾?,疼在心上,她回校之后便把孩子們的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向103中學領導作了匯報,學校領導十分重視,立即組織全校師生為農(nóng)村孩子們捐助過冬的衣物。2013月初冬,由長春市103中學和部分愛心人士共同為白魚村小學送去了100多件棉衣、300多雙棉鞋,送去了冬日的溫暖、送去了濃濃的情意。

  無價收獲——讓音樂相伴孩子一生

  自2010年起,付麗明先后在南關區(qū)紅旗小學、富裕小學,綠園區(qū)四間小學、寬城區(qū)馬家小學、德惠市菜園子鎮(zhèn)白魚村小學和雙陽杏樹小學各進行了為期一年或一年半的支教活動,填補了六所村小音樂教育的空白,受教學生上千人。目前,學生們普遍學會了一種器樂的演奏,并學會了唱歌的演唱方法,在音樂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更為主要的是通過支教活動帶給村小孩子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自身才藝素質提升的自信,以及戰(zhàn)勝挫折感的堅強樂觀的心態(tài)。

  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支教這條路一走就是六個年頭。在付麗明心里,支教這幾年來所有的汗水與辛苦,在收獲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紅旗小學學生表演的《紅星歌》《自新大陸》在參加“吉林省中小學器樂進課堂”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吉林電視臺對義務支教團隊和個人進行了專題報導,菜園子鎮(zhèn)白魚村小學為付麗明送去了一面錦旗,白魚村小學的演出團隊還受到了中央教育電視臺的參演邀請,2014年,付麗明義務支教事跡在長春日報、長春晚報和城市晚報刊載。

  在鄉(xiāng)村孩子的世界里,沒有明亮的教學樓,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沒有水平一流的教師,但對于音樂,他們有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渴望。

  付麗明相信,終有一天,孩子們會從學校畢業(yè),但那顆音樂的種子已經(jīng)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將來定會開花、結果,成為相伴他們一生的財富。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