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池蓮花
——民進巴南區(qū)委會副主委、區(qū)政協(xié)常委、蓮花小學校長譚斌先進事跡
翻開厚厚的校史資料,譚斌看到 “魚洞五小創(chuàng)建于1940年,從黑暗中走來,與新中國一同成長,期間曾兩次更名為蓮花小學?!笨吹竭@里,譚斌豁然開朗:“對,就是她!蓮花!”在歷史的一個角落,譚斌仿佛找到了開啟新的學校大門的鑰匙。
“我要讓蓮花在這里重新綻放精彩,我要讓蓮的精神書寫學校新的歷史?!本拖癜⒒椎抡f“給我一根杠桿”一樣,譚斌豪情滿懷。
為了讓學校能有一個更好的發(fā)展平臺,譚斌沒有固步自封。他請來市內知名的專家團隊,與學校行政一起,總結辦學歷史,梳理辦學思路,打造“蓮文化”為主題的學校文化系統(tǒng),確立了學??傮w目標,開始構建獨具魅力的校園文化。把集高潔、優(yōu)雅、奉獻為一體的蓮花精神一天天寫進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成為這里師生共同的精神歸屬。
于是,在學校新建的圍墻上,有了關于蓮的知識與典故;在教學走廊上,有了蓮的詩詞與名言警句;在每一個宣傳欄,都有了蓮的身影。
把蓮寫在了看得見的墻上,又怎樣寫進人們心里呢?要打造一所高質量的學校,首先要打造的是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他向全校教師提出了爭當“高潔教師”的目標要求,圍繞“塑蓮品,鑄師魂”開展主題演講比賽、師德論壇等,為教師們尋找工作的價值與方向。同時,他采用了“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他還大力推進課改,讓教師成為主導,學生成為主體,體現(xiàn)了“情智共生的卓越課堂”,走在了巴南教育改革的前沿。
然而,即使如此的用心良苦,老師們也并不都買賬。有人嫌學校要求太高,工作太累,收入太低,牢騷滿腹。
是譚校長用他自身“蓮”一般高潔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品格影響和感染著周圍的人。為了重新激發(fā)起老師們工作的熱情和斗志,他充分挖掘每位教師的潛能,做到人盡其才。無論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無論狀態(tài)如何有無特長,他都不拋棄不放棄,理解尊重他們,走進他們內心,努力為他們找回工作的動力。
為了鼓勵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營造樂學善學的教師文化氛圍,譚斌不但在精神和行動上,而且還出資支持一位教師出版了自己的專業(yè)文集。他還在全校教師會議上這樣告訴老師們:今后無論哪位老師要出書,我都全力支持,學校開支困難,哪怕我去化緣,也一定會幫助他實現(xiàn)出書的愿望。擲地有聲的話語,鏗鏘有力的誓言,怎能不讓人感動?他這一切為了教師發(fā)展,為了學生受益的良苦用心,又怎能不讓身邊的教師們深受感染和影響呢?
長期的辛苦工作,積勞成疾,譚校長眼睛出現(xiàn)了狀況,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開始沒太在意,直到眼底出血,視力急劇下降,才不得不在醫(yī)生的嚴厲批評下住院治療。盡管遠在新橋醫(yī)院,譚校長卻沒有一天不在工作。在病床上,他的眼睛蒙著紗布,對去看望他的一位中干說:“來,小李,把筆和紙拿出來,我說一條,你寫一條,回去后轉達相關人員?!辈∏樯院靡稽c,他便拿著放大鏡看文件,寫東西,很多朋友都曾心疼地勸過他,“老譚,悠著點,身體要緊?!迸笥褌儗λ@樣拼命甚至都有些不理解,直到有一次我親耳聽他這樣說:學校已經走上了一條良性的健康發(fā)展的軌道,我怎么能讓它停下來?我怎么能不踐行對師生的承諾?我怎么能辜負家長和社會的期望?這質樸的話語,真摯的情感,執(zhí)著的行動,怎能不讓人心生敬意?學校和他朝夕相處的老師們怎能感受不到他蓮一般無私的情懷,蓮一般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其實,讓每一個了解他的人欽佩不已的還在于,他是一個能帶給人們希望和正能量的真男人。譚斌的夫人也是一位老師,并且是我多年的同事,她因為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導致身體出現(xiàn)異常狀況,極度怕冷,大熱天的還會穿著羽絨服,戴著厚厚的帽子。十幾年了,譚斌對她一如既往的關心體貼,不離不棄。節(jié)假日有空的時候,譚斌會帶著夫人四處求醫(yī)問藥;傍晚時候的長江邊上,也會看到譚斌牽著夫人的手散步的身影;朋友聚會,譚斌也會帶著夫人雙雙出席。對工作有如此高度的使命感,對家人有如此深厚的責任感,誰都會被他如蓮一般高潔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和感染。
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目標,有譚校長這位具有蓮一般人格魅力的引領者,學校的風貌日新月異。校園環(huán)境煥然一新,教育教學秩序井然,文化特色得到彰顯,各項活動蓬勃開展,師生精神極大提振。學校先后獲得了許多榮譽,在很多方面均成為區(qū)內學校的標桿。老師們在這里感覺到了工作的價值和和做人的尊嚴,學生們在這里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和身為蓮小學生的自豪。學校不再受招生難的困擾,慕名把孩子送來蓮小的家長蜂擁而至。蓮花小學脫穎而出,如那出水芙蓉一般亭亭玉立,芬芳迷人。
五年時間,可以很短,就像歷史長河里一朵小小的漣漪;五年時間,也可以很長,能讓一所學校重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從2010年開始的這五年,譚斌把蓮花作為一種精神植入了學校,就好像一個對教育極度虔誠的朝圣者,在這片圣潔的土壤里種下了一池田田的蓮花。如今,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帶著心中的蓮花朝著自己的理想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