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鏊與民進
當時馬敘倫方面也有不少朋友,如周建人、鄭振鐸、柯靈、唐弢、徐伯昕、李平心、嚴景耀、傅雷、蔣天佐等。他們或是進步刊物的經營發(fā)行者,或是主要撰稿者,他們也常聚會座談,議論國是。于是就由王、馬兩人出面邀集各自的朋友在北京西路的廣和居及八仙橋青年會等處多次舉行聯(lián)合座談。不久,由于斗爭的需要,大家都覺得志同道合的同志應該聯(lián)合起來,成立一個永久性的組織,以便有效地進行斗爭。此議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贊同,經過了一階段的醞釀準備,1945年12月30日,一個新的革命團體中國民主促進會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了。馬敘倫、王紹鏊、陳巳生、許廣平、林漢達被選為常務理事,并通過了以王紹鏊的意見書為藍本的《中國民主促進會對于時局的宣言》。宣言指出,“現(xiàn)階段的中國,民主實在是統(tǒng)一的基礎,同時又是統(tǒng)一的內容,統(tǒng)一的目的”;“統(tǒng)一而不以民主為前提,決無法實現(xiàn)”;“過去的不統(tǒng)一,正是不民主的結果”,嚴厲駁斥了蔣介石“先統(tǒng)一后民主”的謬論,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在此期間,王紹鏊還積極參與了其他進步社團的活動和部分領導工作,他和章乃器、盛丕華、包達三等人一起籌建了民主建國會上海分會,并擔任民盟上海支部主任職務。他和職教社、救國會以及進步學生團體組織有密切聯(lián)系,經常參加他們的會議。他還常應行業(yè)工會的邀請前去向工人店員作反對內戰(zhàn)、爭取和平,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講演和宣傳。為了進一步擴大反蔣聯(lián)合統(tǒng)一戰(zhàn)線,地下黨組織決定推動各進步團體實行大聯(lián)合,王紹鏊為此不遺余力到處奔走,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1946年5月5日,包括民進在內的上海各界52個人民團體(后來擴展到68個團體,40余萬群眾)宣布實行大聯(lián)合,成立了上海人民團體聯(lián)合會(簡稱“人團聯(lián)”)。人團聯(lián)選舉了29人組成理事會,王紹鏊當選為理事。
那時像民進這樣的團體組織都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經常是在茶樓或私人住宅進行,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為了能有會員的活動場所,王紹鏊和張紀元、林漢達等在邁爾西愛路(今茂名南路)創(chuàng)辦了一所民本中學,由王紹鏊擔任校長,周建人、林漢達、王紹鏊、許廣平、馮少山、曹鴻翥、梅達君、沈強等為校董會董事。該校教員有不少是共產黨員,學生也都是有志青年,其中不少人后來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民本中學的創(chuàng)辦不僅為民進組織解決了活動場所,為黨的活動提供了方便,同時還成了培養(yǎng)民主運動干部人材的學校,為上海的民主運動作出了貢獻。
?。ū疚倪x自《王紹鏊傳略》,見《王紹鏊紀念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