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與文化教育事業(yè)
周建人生于1888年,1984年7月29日逝世,終年96歲。本文僅就他從事與關懷文化教育這一側(cè)面,作一個簡略的回顧。
一
1897年,周建人9歲時進會稽縣學堂讀書。學校每周六開演講會。一次,有個學生演講說:“學堂聘請教師,要確實有學問、有道德,能為人師表,可有的教師卻念別字,例如把‘貿(mào)易’,念成‘賈易’。向他提出來還教訓人,豈不誤人子弟嗎?”大家聽了都熱烈鼓掌。第二天那位老師被辭退。周對這事印象很深,對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肅性,開始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1905年底,周在縣學堂畢業(yè)后,去龍山書院考試,不料因家累誤了考期。
次年,經(jīng)同學推薦,周擔任了紹興僧立小學的教師、校長。
僧立小學的學生都是錫箔師傅和小販的子女,學校成為紹興歷史上第一所為勞動者子女服務的學校。周在這小學時,離家很近,卻很少回家。他身兼教職,又是校長,還兼管教務、總務和賬目。如教師因病因事請假,他就代課。每天晚飯后,他不是算賬就是批改作業(yè),或家訪。他對母親說,“看到小學生一個個進來,由什么都不懂而慢慢地學到一點文化知識,心里比什么都高興。”他還說:“這些窮人家孩子天資并不笨,都很聰明好學,只要引導得好,將來都是社會上的有用之才?!彼麗蹖W生,學生也離不開他。只有節(jié)假日,他才回到家里,在百草園料理花草,自修植物學與英文,從不讓時間白白閑過。
周每次講課前,總是先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當學生渴望點撥時,他就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講解,讓學生學會記牢。在周的主持和僧教育會的支持下,僧立小學辦得很有起色,吸引了紹興不少學校的矚目,附近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的師生,也經(jīng)常到這里聽課、實習。
1912年,民國建立后,周建人與魯迅一起,擬寫了《維持小學之意見》一文,寄給《越鐸日報》。文章提議“即組織區(qū)學,簡任高明,速日開學,造福地方”。這封信引起了社會上廣泛的注意。紹興軍政分府都督王金發(fā),曾采納了他們的意見,當即批轉(zhuǎn)全府府屬8縣照辦。當然,他們的良好愿望當時是無法全部實現(xiàn)的。
1912年春,紹興僧教會解散,經(jīng)費來源斷絕,僧立小學奉令停辦。周應聘到水神廟小學當校長。不久,因全省小學師資嚴重短缺,他又被聘到省里舉辦的小學教師養(yǎng)成所教博物學,直到這一屆學生畢業(yè)。在這期間,他結(jié)婚并有了第一個男孩周沖,但小孩子到一歲就夭折了,他的妻子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不過,這些并沒有影響周建人的工作。他在養(yǎng)成所工作兩年多的時間里,省里曾派視學前往檢查,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所辦得頗有成效,學生進步很快,安心當小學教員。視學感到這非常難得,曾上報省政府表彰,周因此受到通令嘉獎。
1915年以后,周回到紹興明道女中(后改為紹興縣立女子師范)教書,同時又在南街塔山下的成章女校兼課,直到1919年底離開紹興為止。在此期間,他努力參加教學實踐,嘔心瀝血,受到了兩所女校師生的稱頌。他還積極參加了紹興多種教育研究活動和學術研究團體。1913年春,紹興成立研究學術的社團,周建人、周作人均被邀請入社,為該社名譽社員。周建人曾為該刊寫稿。
周建人還利用節(jié)假日從事植物學的研究。他閱讀了魯迅從日本寄給他的法國司脫拉司?蒲克《植物學》英譯本及英國杰克遜的《植物學詞典》原文本。他還注重調(diào)查研究和親身從事科學考察,經(jīng)常帶學生到紹興的會稽山上及海邊采集植物標本,努力增長見聞,獲得真知。